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泰伯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这章是继〈述而5〉“不梦周公”之后,第二次提到孔子的偶像周公。之后,我们这位“周粉”还有两次不忘这位偶像(〈先进17〉和〈微子10〉)。

孔子说:“一个人就算是有周公的才能和美政,如果他娇气凌人,而且又吝于赏功,这样的人就算还有其他善行,也是无济于事,没什么值得观察和称颂之处。”

朱子解“才美”是“智能技艺之美”;“骄”是“矜夸”;“吝”是“鄙吝”。王夫之解释“骄吝”特别清楚:“骄”是以其才而傲人,“吝”是不尽其才以济事。刘宝楠说:“骄是自矜其才,吝是靳己所有,不以告人”。我觉得这里说的是“骄且吝”,所以如果是“自矜其才”,就不可能“靳己所有,不可告人”。所以我认为骄的解释没问题,“吝”应该是“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晏子春秋》〈问下〉〈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4〉)。比起《说文解字》〈口部931〉说:“吝、恨惜也”要来的适合本章。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根据下属的表现给予奖赏,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样自私的主管,往往在公开场合被称为“英明”,私下的恶名昭彰就不用说了。“骄且吝”要合起来解释,才能见出孔子的警语。

周公的长才在〈述而5〉时已经大致说过:制礼作乐、素位而行、求贤若渴、以及亲亲为先。周公在告诫成王时,也特别提醒“不骄不吝,时乃无敌”(《逸周书》〈寤儆解1〉)。也正因为周公“不骄不吝”才能招来天下贤士,一起为天下苍生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奋斗(《说苑》〈尊贤10〉)。所以,严格来说,孔子说的话只是重复周公告诫成王的话而已。

还有应该注意的是“美”。古注多半没有着墨在这个字上,好像都认为是“身形上的美”。这样的解释恐怕有误。我觉得“依经解经”可以提供更好的解释:也就是要从〈尧曰2〉提到的“尊五美”来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其实已经说到“泰而不骄”。虽然没有明说到“吝”,但是“惠而不费”和“欲而不贪”应该也有“不吝”的意思,也就是“与民共享”。所以这里的“美”,有“美政”,也蕴含着“美心”的意思在内。“美心在内,美政在外”,“内圣”而“外王”。

“观”也就是“观政”,“观政知心”这才是“大观”,也就是这样才能让人“观美政”而“叹为观止”。

当然“最美的美政”是“礼运大同的世界”。这也是要让人叹为观止的。问题是:还要等多久?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等唐僧也不过五百年而已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述而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先进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微子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尧曰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学而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路3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宪问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季氏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说文解字》〈口部931〉吝:恨惜也。从口文声。《易》曰:“以往吝。”

《晏子春秋》〈问下〉〈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4〉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

《逸周书》〈寤儆解1〉维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周公曰:“天下不虞周,惊以寤王,王其敬命,奉若稽古维王,克明三德维则,戚和远人维庸,致王祷,赦有罪,怀庶有,兹封福,监戒善败,护守勿失,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不骄不吝,时乃无敌。”王拜曰:“允哉!余闻曰:维乃予谋,谋时用臧。不泄不竭,维天而已。余维与汝,监旧之葆。咸祗曰:戒戒维宿。”

《说苑》〈尊贤10〉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学而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为政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八佾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八佾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颜渊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阳货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张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