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颜渊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此章孔子教诲子张区分“闻”和“达”的差别。

子张请教孔子:“一个立志为士的人,要怎样才算是达?”孔子反问说:“甚么意思啊?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邦国大家都听过﹝你的大名﹞,在宗族中也都听过﹝你的大名﹞。”孔子回答说:“你说的是闻,不是达。﹝这是不一样的。﹞所谓的达,是一个人秉持着直率的本质,而且还热心公益,能够注意到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也会观察人的脸色行事,事事都替别人考虑。﹝这样才能够﹞在邦国能通达,在宗族也能通达。而所谓的闻,只是外表看起来为别人好,可是做起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平常让人不起疑心。这种人,才是在邦国大家都听闻过﹝他的底细﹞,在宗族也是大家都听闻过﹝他的底细﹞。”

“士”、皇侃说是“通谓丈夫也”,邢昺说是“有德之称”,《说文解字》〈士部226〉“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孔子的说法是根据字的构造来解释士的造字原意,似乎有着“一以贯之”的意思。不过,除了许慎这里的说法,其他先秦两汉古籍找不到孔子这句话。从《论语》提到“士”的章节来看,其意义似乎和有德行的“君子”差不多(〈里仁9〉、〈泰伯7〉、〈宪问2〉和〈子张1〉)。

“达”、皇侃说是“身命通达”,朱子说是“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戴望和刘宝楠都说是“通”。其实不如“依经解经”,以孔子自己在本章中所说的“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邦”、皇侃说是“仕诸侯”,“在家”,皇侃说是“仕卿大夫”。

“质直而好义”,皇侃说是“质性正直,而所好者义也”;“察言而观色”,皇侃说是“察人言语,观人容色者也”;“虑以下人”,则是“怀于谦退,思以下人也”。邢昺和刘宝楠的解释也大致不出皇侃的意思。王夫之对每个关键字都有解释:“质”是诚朴而不事文饰,“直”是顺理而无阿曲,“义”乃所当为之事,“好义”乃见义则乐为之,不以便利而中沮,皆在应事接物上说。“察言观色”,若人言色不顺,则反求诸己。“虑以下人”,不竞立功,不争立名,不恃己之长而骄,不专利于己而抑人。

马融解释最后一句:“此言佞人假仁者之色,行之则违,安居其伪而不自疑。必闻,佞人党多也。”这也呼应着孔子说过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3〉)或“色庄”(〈先进21〉),也就是所谓的“沽名钓誉”。

刘宝楠注解“闻”是“多是虚伪,故以仁之美德而色取之,不顾其行违也,身居于仁,而若无所疑也。如此以得名誉,是之谓闻”,并引用《荀子》〈宥坐2〉中“孔子诛少正卯”的五个理由:“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用以证明孔子深恶“闻”。这里虽然提到了“达”﹝心达而险﹞字,但是五项罪名的实质内容都和“闻”有关。另外,他也提到王莽的故事作为另外一个“闻”的证据。

孔子这么注重“闻”和“达”差别,也是他力求“正名”的“微言大义”。

子贡子路也都问过孔子同样有关“士”的问题。孔子回答子贡的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路20〉),这是从奉命出使的外交事务上着眼;回答子路的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子路28〉),这是从情感表达方面着眼,此章则强调人际关系。三次回答的重点完全不同。这就是因材施教。可见做为一个士,不只是一个面向,孔子恐怕是希望补强弟子的缺点而施教。

在其他章节,孔子还提过“士”的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要志于道,要不耻恶衣恶食(〈里仁9〉),也不要“怀居”(贪图居处安适) 〈宪问2〉。弟子曾子也提过“士”要“弘毅”,以“仁为己任”,而且“死而后已”(〈泰伯7〉)。子张大概是在接受孔子教诲之后也认识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说文解字》〈士部226〉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

〈里仁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泰伯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路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路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宪问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微子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

〈子张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雍也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宪问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学而3〉巧言、令色,鲜矣仁!

先进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荀子》〈宥坐2〉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