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而信其行

【原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①,百乘之家②,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③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④,赐也闻一以知二⑤。”子曰:“弗如也。吾与⑥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⑦也,于予与何诛⑧!”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

观其行。于予与⑨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⑩。”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①邑: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②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④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始;十,数之终。”⑤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⑥与:赞同、同意。⑦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⑧诛:意为责备、批评。⑨与:语气词。⑩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译释】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连我也不如他。”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

“子贡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解读

一个人狂妄与否,从言行可知恃才自傲者通常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只要有机会标榜自己,就会抓住不放地大吹大擂、口出狂言,常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傲慢无礼的感觉,仿佛围的人都是一些鼠目寸光、酒囊饭袋之辈,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狂妄”。这种性格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人狂妄与否,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言行看出来。东汉时的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世。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而祢衡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露体,使宾主讨了个没趣。曹操再三容忍,始终没有发作。为了让祢衡的才华能为自己所用,曹操备下盛宴,要召见祢衡,并准备好好款待他。可狂傲的祢衡并不领情,还手执木杖,站在营门外大骂。看到这样的情况,曹操的从官都要求曹操杀了他,但是曹操却仍旧没有杀他。此时,曹操已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想因为杀了他而坏了自己的名声,他认为,像祢衡这样的狂妄之人,惹来杀身之祸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于是,他把祢衡送给了荆州牧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起初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非常气愤,但是刘表虽明白曹操将此人送给自己的用意,却也不愿落得个杀才的名声,于是又把这个祢衡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去为黄祖掌书记,起初干得也是不错,但是狂妄的他却仍旧不懂得收敛。一次黄祖在战船上宴请宾客,祢衡出言不逊,黄祖呵斥了他,祢衡竟然顶嘴说:“你整天绷着一张老脸,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你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呢?你这个死老头,少啰嗦!”

黄祖可不像曹操和刘表那样有心计,他脾气暴躁,也不图爱才的虚名,让祢衡这样抢白一番,不由得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将他斩了。可怜才华横溢的祢衡,便这样因狂妄而惨遭横祸,年仅26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狂妄”之人,他们极端盲目地自高自大,不能正视自己,又不能容纳他人。这种“狂妄”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没有任何好处。它不但会给自身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给周围的人群和团体乃至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所以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不应该有狂妄之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