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备于一人

【原典】逸①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③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大师挚④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⑤缺适秦,鼓方叔⑥入于河,播鼗⑦武入于汉,少师⑧阳、击磬襄⑨入于海。周公谓鲁公⑩曰:“君子不施⑩⑾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周有八士⑩⑿: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马呙。

【注释】①逸:同“佚”,散失、遗弃。②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③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④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⑤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⑥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⑦鼗:音táo,小鼓。⑧师:乐官名,副乐师。⑨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⑩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⑩⑾施:同“弛”,怠慢、疏远。⑩⑿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旧说一母四乳,皆孪生。:音guā。

【译释】古代的遗民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这样也不错”。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放弃了发表言论,能洁身自爱,废止也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得不到任用。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解读

对别人的小过失不要计较水过于清澈,就养不了鱼;做人如果过于苛刻,对人求全责备,就容易失去人缘。与人相处时,对别人的小缺点不要太在意,千万不要做一个小肚鸡肠、神经过敏的人,否则即使是本来很亲近的人,也不会喜欢和你携手共事的。宋朝的吕蒙正,从不与人斤斤计较。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幺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幺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幺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幺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大。做人是这样,做事情也是这样。宋太宗时期,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众人颇有微词。太宗向左右说:“要将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像以东西堵塞鼠洞一样无济于事。对此,只需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质的畅行无阻呀!”站在一旁的宰相吕蒙正也表示赞同。他说:“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如过分追究,恐有乱生。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前,汉朝的曹参对司法与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认为在处理善恶的执法量刑上应该有弹性,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这正如圣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拿显微镜看人,因为在显微镜下绝对没有完人。不过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余地,对微末枝节的小事不妨姑且放过,这才是正确的处事为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