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矢志求道,不畏艰辛

  【原典】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①,未足与议也。”

  【注释】

  ①耻恶衣恶食:以恶衣恶食为耻。恶,不好。

  【译释】

  孔子说:“早晨能知道世上的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解读

  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如果一个人真正立志于修道,当然这个“修道”不是出家当和尚、当神仙的道,而是儒家那个“道”,也就是说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人的事业。如果一个人有志于这个道,却讨厌艰苦的物质环境,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吃得不好,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却贪图享受,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欲望侵占了。“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如果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那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立志要追求真理的人,当然是要具备出世离尘的精神,而这出世离尘是远离口腹享乐和名闻利养的,衣食住行不是说要追求简朴和苦行,但却应随遇而安,否则那个“志于道”就要打上问号了。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很多人为了真理而去奋斗。痛苦是成熟的催化剂,它能使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懦弱的人更加懦弱。放眼天下的那些英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历经坎坷、尝尽人世间的沧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也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挫折和逆境。当逆境降临到你的身上时,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它,则成了人生的重要契机。

  一个人在追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能否面对困境勇敢地站起来。那些平凡的人,总是祈盼一生都能平平顺顺。一旦遇到逆境,他们便表现出脆弱的天性,或者听从逆境的摆布,任年华与时光如水东流;或者不敢面对逆境,逃避困境,为寻求暂时的平安而作无谓的牺牲,听任逆境的宰割与剥夺。这种人是生活的弱者,逆境的牺牲品。

  逆境作为优胜劣汰的试金石,把这些人从繁芜复杂的生活中淘汰出局,从而使优秀者绽放出灿烂的光华。逆境原是为不畏困苦的人准备的,它所阻挡住的只是跌倒在地不经一击的庸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面对逆境便以为无法越过的人,只能永久地停留在阻碍面前;胸藏江河者看到的逆境是暂时的回流,回流之后就是可以放舟千里的浩荡之水。因此,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博大的胸襟,才能够平静地对待世界与人生。

  在人生中,逆境总是暂时的,逆境之后便是平坦的大道。一个人倘若练就了在逆境中的心平气和,在顺境中就是一日千里的气概。人的生活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逆境是人生经历中最可贵的部分,正是它将卓越与平凡鲜明地区分开来,使那些不凡的生命从混沌的世俗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