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原典】

子曰:“先进①于礼乐,野人②也;后进③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④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⑤: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⑥于其父母昆⑦弟之言。”南容三复白圭⑧,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先进:最先跟孔子学习的弟子,如子路、颜回等。②野人:质朴的人。③后进:后来跟孔子学习的弟子,如子夏子游等。④陈、蔡:均为国名。⑤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⑥间:非难、批评、挑剔。⑦昆:哥哥,兄长。⑧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释】

孔子说:“最开始跟我学习礼乐的,是质朴的人;后来跟我学习礼乐的,是君子。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解读

尊老敬老显示孝道孔子的学生闵子骞的德行在孔门中与颜回并称,他为人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孝可以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考察一个人是否真心遵守孝道,可以从他是否能够尊老敬老、把父母放在心上这个角度入手。晋代的陶侃,这位既立功,又立德的人物,正是尊老敬老的典范。

陶侃是大诗人陶渊明的祖父。他是晋代名将,以功高德劭名垂青史。陶侃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母亲湛氏靠纺纱织布供儿子读书。陶母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很有志气,严于家教。从陶侃懂事起,她就教育儿子刻苦自励,做到“贫贱志不移”,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成为孟子所说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式的人物。

陶侃长大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不但为官清廉正直,而且在诸多生活细节上,在母亲去世之后,依然遵循着母亲的教诲,时时在心中感念着母亲。有一件轶事,就是陶侃每次喝酒,都有一定的限度,常常喝到酒兴正浓时戛然而止,坚决推杯不喝,因为他给自己规定的限度已经到了。有一次,一位好友劝他再喝点,他就是不喝,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沉默了好久,才道出了真情:“年少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议者。”这里的亡亲是指过世的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陶侃年轻时,曾因喝醉酒出过错,他的母亲曾因此让他有过誓约,所以后来喝酒再也不敢超过约定的饮酒数量。陶侃说到做到,母亲去世以后,几十年来,他喝酒一直没有超过当时约定的数量。

陶侃从内心和行动上,都表现出了对于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心怀敬老之心,知孝道,通大理,自有一番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见识。这种人,无论是在做人的智能上,还是处世的策略上,都比一般人要来得实在、顺达。尊老敬老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有尊敬老人之心,才会有赡养老人的行为;尔后才会有孝悌之德。而这种教养,对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持家立业都是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对老人没有敬爱之心的人,是不能对他寄予信任和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