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不得视犹子也

【原典】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③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④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注释】

①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②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③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鱼,死时50岁,孔子70岁。④夫:音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译释】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

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说来都是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跟随在大夫之后,从事政务是不可以步行而没车呀。”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天丧我呀!天丧我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非常悲伤。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伤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解读

重情重义让人感动颜渊病死了,孔子特别悲痛。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重情重义,不忘故旧,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值得让世人继承和发扬的可贵精神。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有义之士,他们的行为,直至今天依然让人感动不已。

春秋晚期吴国有一位义士叫季札,有一次他出使路过徐国,顺便拜望老朋友徐君。徐君见他佩戴着一口极精美的宝剑,喜欢得不得了,可是不好意思向他开口。季札看出了他的心思,但考虑到还要佩此剑出使别国,也就没有主动挑明。等他出使回来,再去徐国探望徐君时,徐君却不幸得病死了。季札非常悲伤,他把宝剑解下来,挂在了徐君墓前的树上。季札的随从感到奇怪,问他:徐君已经死了,这宝剑挂在这里是给谁的呢?季札对他们说:“徐君在世的时候,很爱这把剑,我心里明白他的这个意愿,并且已经在心里做了把此剑赠给

他的承诺。现在不能因为他已经去世,看不到我的赠予了,就违背己心,忘记情义啊!”季札挂剑报知己的事情渐渐地传扬开了,大家纷纷赞扬季札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的君子,一些名贤于是不远千里去投帖拜结,引以为友。像季札这样重情义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令人因觉得遥远而更感可贵。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人的某些可贵情感是恒久不变的,它能穿越时空,给世界带来无穷的温暖和感动。这种大义的精神和行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已显得很稀缺,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我们呼唤和传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管其事业、前程多么成功辉煌,都不会抛弃故旧亲友,忘记自己的过去,否则不但背叛了自己,也意味着从此走上了重功利、轻情义的庸俗浅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