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礼存于心, 善待一切

【原典】

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①。”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②者,虽狎③,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④,虽亵⑤,必以貌。凶服者式⑥之。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升车,必正立,执绥⑨。车中,不内顾,不疾言⑩,不亲指。色斯举矣⑩⑾,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⑩⑿,时哉时哉!”子路共⑩⒀之,三嗅而作。

【注释】

①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②齐衰:zīcuī,指丧服。③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④瞽者:盲人,指乐师。⑤亵:音xiè,常见、熟悉。⑥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⑦负版者:揹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⑧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⑨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⑩疾言:大声说话。⑩⑾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⑩⑿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⑩⒀共:同“拱”。

【译释】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揹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做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感激地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解读

朋友之间真心相待

朋友应当能相互帮扶。希望自己能交到一个为你生为你死的朋友,首先自己要具备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胸怀。这样,以义相报,患难相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友谊。战国时,齐相靖郭君门下有一门客叫齐貌辨。此人毛病很多,其他门客都不喜欢他,唯独靖郭君例外。门客士尉为此谏靖郭君,但靖郭君不听,于是士尉告辞离开了靖郭君的门下。孟尝君私下也为这事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大怒说:“即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的家拆得四分五裂,只要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也在所不辞!”他让齐貌辨住在上等客舍,让他的长子侍奉着。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靖郭君的处世交往很不为宣王赞许,他被迫辞官,回到封地薛处居住,仍跟齐貌辨在一起。在薛地住了没多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辞行,请求让他去拜见宣王。靖郭君说:“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您去必定遭到杀害。”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我一定要去!”靖郭君劝不住他,只好同意他去见齐宣王。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宣王,齐宣王说:“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的,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有件事说给大王您听听。当初大王做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耳后见腮,下斜偷视,相貌不仁,像这样的人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靖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靖郭君听从我的话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这件事就足以证明靖郭君对您的忠心。”齐宣王听后长叹,神情激动地说:“靖郭君对我竟爱到如此地步,我年龄幼小,这些都不知道。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于是,靖郭君来到国都,穿着齐威王所赐的衣服,戴着齐威王所赐的帽子,佩着齐威王所赐的宝剑。齐宣王亲自来到郊外,流着眼泪迎接靖郭君,并请他出任齐国宰相。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的。真正的朋友,在关键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而且永远不会偏离道义的轨道。孔子“于我殡”的言行,充分表现出作为君子对待友情的态度。“患难相扶持”不仅是重信义的延续,更是一种升华,这种仗义的仁德之举,足以令每一个虚伪之徒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