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前章是由孔子“德行”门排第一的颜渊请教孔子“仁”的具体做法,这章是同一“德行”门排第四的仲弓请问同样的问题。弟子问的问题一样,孔子却有不同的答案。可是仔细想想,真有那么不同吗?

仲弓请教孔子有关“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出家门或国门要像是去会见重要的宾客那样﹝的慎重﹞,要让百姓服劳役要像承办祭祀大典那样﹝的慎重﹞。自己不希望别人对我做的事情,我也不要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如果能够这样有同理心,﹞不管在诸侯之邦或是士大夫之家做事,都不会被上司和下属埋怨。”仲弓听完﹝,很恭敬地﹞说:“我虽然很笨,但是我愿意努力去做。”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4〉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虽然不擅长花言巧语(〈公冶长5〉),但是可以“南面”(〈雍也1〉),是个不可多得的治国良材(〈雍也6〉),列名孔门“德行”(〈先进3〉),当过“季氏宰”(〈子路2〉)。

孔安国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为仁之道莫尚乎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所以以后古注都遵循着“敬”和“恕”就是“仁”来发挥。

邢昺就说:“此章明仁在敬恕也”,朱子也说:“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了此章之外,也出现在〈卫灵公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礼记》〈大学12〉中,称为“絜矩之道”。《说苑》〈敬慎29〉有一段不太一样的话,最后也提到这“八字箴言”:“去徼幸,务忠信,节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要道也。”现在讨论“全球伦理”的学人和宗教人士,也发现这八个字是人类可以沟通的普世价值,不过算是“消极面”,更积极的表述和做法应该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雍也30〉)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孟子》〈梁惠王上7〉)。大家都能够有同理心,换位思考,就往大同世界迈向一步。

朱子还将这章和上章比较:“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颜、冉之学齐高下浅深于此可见。”

我认为这两章孔子讲的都是具体可行仁的事情,并不抽象。“克己复礼”对应“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非礼勿视听言动”也对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也都是从负面来表述。这一章多了个“在家无怨、在邦无怨”,很谦虚地只希望能达到“无怨”的低标,没有夸大说到要“有功”。而且这两位弟子也都在之后说“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大概就是“德行”门的“卑以自牧”(《易经》〈谦卦2〉)吧!

“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21〉),这两位孔门德行弟子未尝不是“力行‘进’乎仁”,向“仁”前进!“前进”就会“靠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30〉)

我认为这正是孔门精髓:只求力行,不比高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4〉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12〉冉雍字仲弓。

公冶长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也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雍也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雍也6〉子谓仲弓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先进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路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卫灵公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大学12〉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说苑》〈敬慎29〉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洒,败事不可后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夫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谀者,穷辱之舍也;取虐于人者,趋祸之路也,故曰去徼幸,务忠信,节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要道也。

《韩诗外传》〈卷九9〉传曰:堂衣若扣孔子之门,曰:“丘在乎?丘在乎?”子贡应之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亲内及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何言吾师之名焉?”堂衣若曰:“子何年少言之绞?”子贡曰:“大车不绞,则不成其任;琴瑟不绞,则不成其音。子之言绞,是以绞之也。”堂衣若曰:“吾始以鸿之力,今徒翼耳!”子贡曰:“非鸿之力,安能举其翼!”《诗》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雍也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孟子》〈梁惠王上7〉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易经》〈谦卦2〉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礼记》〈中庸21〉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述而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