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赤(子华、公西华)

1.jpg

公西赤字子华,因此又称公西华。生于生于春秋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一说生于春秋鲁定公元年(前509);卒年不详。鲁国人。鲁国公西氏是季孙氏的支裔,与另一位弟子公西蒧同族。

公西赤大约在孔子仕鲁期间来学,特别擅长主持重要场合的礼节仪式。他曾担任孔子家臣,为孔子出使齐国;孔子去鲁后,公西赤可能又出仕其他职位,但如今已不得其详。孔子丧礼上的器物制度,是由公西赤布置的。

唐代,玄宗追封“邵伯”。宋代,真宗加封“钜野侯”。明代,世宗诏改“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非常娴熟于祭祀与外交方面的礼仪、礼节,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是他最大的志向。在当时贵族子弟大多已经丧失礼学素养,但是政治场合中又还是要依照礼制行事的情况下,公西赤的能力使他成为公卿大夫的重要助手。孔子虽然认为公西赤的德行修养仍有不足,还是相当肯定公西赤主导典礼进行的能力。所以听到公西赤说自己的志向是在宗庙典礼中帮忙,当个“小相”(“相”是辅助典礼进行的人),孔子的反应是:“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假使公西赤只能当小相,谁有资格当大相呢?)[〈先进〉];此外,孔子也曾经向对孟孙氏称许公西赤主持外交典礼的能力:“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说到赤,他可以穿着正式礼服,在朝廷上与邻国来的诸侯大夫应对。)[〈公冶长〉] 

孔子很重视礼,认为人只有学习礼,才能正确地应对进退、立身处世。因此孔子弟子对于礼节、礼仪,都有一定的素养。有些弟子――如公西赤、仲由等――,将所学应用在政事领域,使国家社会的礼典正常运作;有些弟子――如卜商、言偃等――,则致力于教育,指导人们正确的做法;有些弟子――如说孔子“约我以礼”的颜回等――则是将之应用于修养自身的德行。他们各自用不同的途径来实践、应用孔子之教,不仅成为社会中的彬彬君子,也维系了乱世中的社会秩序,以及秩序背后的精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