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先进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本章是讲颜渊过世的第四章。元朝的许谦在《读四书丛说》中说过“颜渊死四章,以次第言之,当是天丧第一、哭之恸第二,请车第三、后葬第四。盖门人杂记夫子之言,故不记前后也。”

颜渊过世后,孔子的门子想要厚葬这位很受众人敬仰的同门。可此孔子却说:“﹝不合乎礼﹞不可以厚葬。”门弟子没听孔子的话,还是替颜渊办了个隆重的葬礼。孔子﹝知道了以后﹞说:“颜回把我看成像父亲一样,可是我却不能将他看成自己的儿子那样﹝决定葬礼的丰俭﹞。﹝要将颜渊厚葬﹞不是我的主张,是各位同门执意要这么做的。”

 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门人”是指“谁的门人”?何晏没特别指明,似乎是指孔子的门人,也就是颜渊的同门。皇侃说是“颜渊之门徒”。宋代的邢昺和现代的黄怀信也都这么主张。从司马迁记载,颜渊死后,孔子哭之恸之余,还说了一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6〉)。如果真是这样,恐怕门人是指孔子门人,也就是颜渊的同门,因为他的道德学问都得到同门的尊敬,而且人缘也好,在加上颜路也这么期望,所以大家就以情深意重的方式来厚葬颜渊。

其次、孔子为什么不同意让同门厚葬颜渊?一说要守贫富之礼,颜渊家贫,从礼制上说不得厚葬。何宴率先这么解释。皇侃引用王弼的意思,以及后来的邢昺和朱子也都这么解释。孔子是个知礼守礼的人,连卖个马车都因为违背身分礼制而拒绝,他怎么会同意这样的厚葬呢?可是同门觉得葬礼表达的是大家真诚的心意,这点也是孔子素来的主张,所以就这么将颜渊厚葬。大家从自己谨守的原则来看都做的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戴望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颇有道理:他认为“颜子生时娄﹝屡﹞空不厌,死而厚葬,非所以安颜子也。孔子自咎不能止其厚葬,故言二三子其非我。”

孔子感叹自己一生知礼守礼,从门人厚葬颜渊来看,将来自己的葬礼恐怕也会被这些热情过度的门弟子搞成僭越礼法,一生的教诲毁在最后自己无法做主的大事上,难道这些学生中没有一个跟他一样“知礼守礼”的吗?

孔子后来生病,子路就让门人为臣,这是弟子的好意,却是违背孔子身分的做法,也让孔子病情稍好之后,痛骂了子路一顿(〈子罕12〉)。孔子跟子贡说过“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17〉)。如果颜渊当时还在,一定知道孔子的心意,不会让其他弟子这么做的。可惜啊!颜渊先走了,孔子的“志”也跟着走了。

子路不懂礼、子贡也不懂礼,颜渊懂礼,却早死。孔子想到自己的身后事,怎能不哭之恸呢?

这又让我想起我自己听过不只一次毓老师的哀叹:“教了五十年,没一个成材的!”

真是惭愧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6〉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子罕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八佾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