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原典】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①予足!启予手!诗云②:‘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③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④,则有司⑤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⑥———昔者吾友⑦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⑧,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启:打开,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②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③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④笾豆之事:笾(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⑤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⑥校:音jiào,同“较”,计较。⑦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⑧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译释】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可以免受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儿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容貌和蔼,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神色端详,这样就接近于诚信;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违背道义。至于和祭祀相关的事,则有主管官吏去处理。”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直到死亡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解读

忠良仁义显示高尚的品德在中国历史上,托孤寄命的事很多,但成功者少,失败者多。伊尹、周公、诸葛亮等,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才德兼备,忠贞不二。称他们为君子,当之无愧。223年,刘备被东吴大败之后,在白帝城病重,临终前将家国大事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受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兢兢业业,勤谨细致。他裁减官职,简化机构,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诸葛亮在治理内政的同时,对外也采取积极措施。根据蜀国内外情况,他断然决定派使臣去东吴讲和。孙权与魏国断交,吴蜀联盟恢复,从而使三国鼎立的局面更加巩固。诸葛亮把蜀汉内部事务都做了安排以后,于227年率领诸军北驻汉中,临行前,他给后主上了一个疏,即着名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推心置腹地告诉刘禅,朝中哪些人是忠贞之臣,谁可以担当重任;并倾心表达了绝不负刘备的知遇之恩和信任,矢志收复中原,兴复汉室。刘禅依从了诸葛亮的奏请。

诸葛亮兵锋所向,魏军望风披靡,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继叛魏降蜀。魏国朝野震动,急派曹真去迎敌,派张郃督步骑5万在祁山抗击诸葛亮。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率军与张郃战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指挥,被张郃切断水道,大败军溃。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好率军回汉中。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第五次北伐时,最初几仗,魏兵连连失败,司马懿决定坚守不出。他怕众将不听他的号令擅自出战,坏了军务大事,不得不派人回洛阳,请曹睿又下一道坚守不战的诏书,借此压服众将。这时,诸葛亮因日夜操劳病倒了。杨仪、姜维泣不成声。诸葛亮口授遗表,令杨仪写好,到半夜,便与世长辞了,享年54岁,当时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杨仪、姜维遵守诸葛亮的遗嘱,秘不发丧,将诸葛亮的遗体放在车上,拔寨徐徐退回。诸葛亮死后,家中只有赖以为生的桑树800棵、薄田15顷,留下寡妇黄氏和一幼子。诸葛亮的一生,不仅以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着称,更以忠良守信、仁义有节而名垂千古。这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不仅值得人们景仰,更值得以之为楷模加以学习,以提升我们自己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