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泰伯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章和下一章都是讲曾子生重病的事情。这章以下的接连五章也都是和曾子有关。

曾子生了重病,把弟子都找来﹝交代遗言﹞说:“把我卷曲的脚和手都打开。《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6〉﹞说过:‘小心谨慎啊!怀着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怕掉下去的心情,怀着踩在薄冰上怕陷下去的心情。’从今以后,我知道不会在损伤父母亲给我的身体了!各位同学!”

这里有几个关键字:“召”、《广雅》〈释诂〉说是“呼也”。“启”多半解作“开”(郑玄、皇侃、邢昺、朱子),而且也都一律解释成“开衾﹝被褥﹞而视手足是否毁伤”。这样被称为“增字解经”,因为原文就只有“启予足!启予手”,并没有“启衾”的字眼。刘宝楠认为应该是“开”,不过解释成“身将死,恐手足有所拘挛,令展布之也。”戴望认为应解为“视”,就是“仔细看看”。虽然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但是同样都认为曾子要求弟子这样做的理由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1〉)。这是曾子过世前所展现的孝道的“身教”。

其余的字皇侃都解释得不错:“予”是“我”。“战战”是“恐惧”;“兢兢”是“戒慎”。“如临深渊”是“恐坠”。“如履薄冰”是“恐陷”。“而今”是“今日”。“而后”是“今日以后”。“免”是“免毁伤”。“小子”是“诸弟子”。

这章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6〉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经常被其他先秦两汉文献所引用,甚至到今天我们也还在用,意思都是“小心翼翼”的意思。《孝经》〈诸侯1〉提到诸侯之孝时,提醒“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之后,就引用了这段。

《荀子》〈臣道7〉提到“仁者必敬人”。但是人有贤有不肖,不加分辨,敬与不敬的差别,往往会招来灾祸。然后也引用的这段。

《说苑》〈敬慎1〉强调“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然后引用《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以及谚曰:“诚无垢,思无辱。”然后总结“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然后引用这段。

《说苑》〈敬慎24〉和《孔子家语》〈观周3〉都记载着孔子到周太庙看到“三缄其口”的铜像时,也提醒弟子这种“谨言”的的重要性。最后也引用的这段。

所以孔子教人“谨言慎行”,也曾说过“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6〉)。曾子则侧重小心翼翼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发肤”部分。

曾子临死前也交代两个儿子曾元和曾华一些他从学长颜渊学到的遗言,强调四项:“别为了赚钱搞坏身体,这样就不会有人污辱你;作官要尽忠职守,不能有丝毫懈怠;生病要完全治愈,才不会加重;懈怠懒惰或造成灾祸;不要为了妻子而忘掉孝顺父母。”(《说苑》〈敬慎9〉)

此外,曾子临死之前也很重视“礼”:他在临死之前发现自己的草席竟然是漂亮而且有光泽的,那时在一旁的乐正子春就觉得不合礼该换下。曾子虽然认为这是季孙氏送的礼,但是自己身分实在不合,就让儿子曾元给换一个草席。曾元认为父亲病重,等到天亮了再换。曾子就说:“你还不如乐正子春爱我。君子爱人,就要以得相劝,只有小人才姑息养奸。我这一生求的是什么?还不是作一个堂堂正正的守礼之人而死。”于是就起身换席,没等换好,曾子就过世了(《礼记》〈檀弓上18〉)。孔子弟子至死都不忘守礼,这是一个例证。

《大戴礼记》还特别有〈曾子疾病〉一章,是曾子教戴两位儿子的遗言,颇值得参考。

可惜《论语》没收这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泰伯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孝经》〈开宗明义1〉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6〉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诸侯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荀子》〈臣道7〉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说苑》〈敬慎1〉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

《说苑》〈敬慎24〉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口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顾谓弟子曰:“记之,此言虽鄙,而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

《孔子家语》〈观周3〉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为政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说苑》〈敬慎9〉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虽无能,君子务益。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1〉曾子疾病,曾元抑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务,尽有之矣;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鶽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枨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2〉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老年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3〉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4〉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5〉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者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礼记》〈檀弓上18〉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帮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