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原典】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

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释】

①无道:指无道的人。②有道:指有道的人。③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④偃:仆,倒。

【译释】

子张问如何治理国政。孔子说:“在职位上要心无厌倦,做事要出于忠诚。”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

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解读

勤政才能治理好国家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执政者,凡治绩卓着而社会得以长治久安者,无一不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总是“先之劳之”,“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勤快皇帝。他之所以能开创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与坚持“先之”、“劳之”的态度,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

《贞观政要》记载:臣子们认为宫中炎热潮湿,李世民休息与用膳的地方不合适,请求他在地势高、宽敞明亮的地方修建一座小小的楼阁。因顾及修建楼阁需耗去十户人家的资产,李世民制止了臣子们的建议,不惜身受寒暑,安心地居住在低下简陋的地方。有几年因霜灾歉收,普天之下饥荒严重,仓库里也十分空虚。李世民内心怜悯百姓,不断地救济抚恤,他自己只吃一般的饭菜,停止赏乐,撤除了悬挂钟磬的架子,说话也是凄婉动容,面庞已大大消瘦。平时李世民心中深切思劳忧虑,断绝游玩巡幸;每天清早就设朝理事,听取和接受群臣的意见毫不懈怠。散朝之后,还召见有名的大臣,共同探讨议论治国的得失;倾尽全部心力,唯一涉及的只是治国大事,再没有别的话;到太阳西斜,一定叫才学渊博的人进宫,畅谈古代典籍,中间有时写文咏诗,有时清谈玄理,到深夜还不顾疲劳,夜半还不安寝。对于一个处于一国之尊的皇帝能做到这些,确实难能可贵。

一个从政者如果想事业有成,必须具备一种良好的品德,那就是忠实于自己的职务,不辞劳苦,身先士卒,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孔子在这里并没有讲从政的具体策略,而重点讲从政者的素养、情操,或者说是强调从政者的执政态度、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先之”、“劳之”、“无倦”,确实是关系国家政治的大事,同时也是对执政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