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原典】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②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③不得与④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⑤?”太宰⑥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⑦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⑧。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⑨曰:“子云,‘吾不试⑩,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⑩⑾问于我,空空如也⑩⑿。我叩

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注释】

①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②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③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④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⑤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⑥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⑦纵:让,使,不加限量。⑧鄙事:卑贱的事情。⑨牢:系孔子的学生。⑩试:用,被任用。⑩⑾鄙夫:没有受过教育的人。⑩⑿空空如也:孔子说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译释】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猜疑,不妄下断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孔子的弟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解读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孔子平时立身、处世、行事所表现的“四毋”态度,有如生活中的必需品:自然、平凡,没有丝毫的做作。而这正是孔子学问修养的感人和伟大之处。臆测、武断、固执、自以为是,这些都是一般人的痼疾。它是“以我为内核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膨胀的极端心态”。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致命的错误。马谡从小聪明过人,他的父亲是个军事指挥家,战功卓着。马谡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薰陶,对军事理论特别感兴趣,过目不忘。但他性情张扬,常常对人夸夸其谈。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就告诫他说:“孩子,军事技术来不得半点夸夸其谈,弄不好,你就会使千万人头落地了,还是踏踏实实下苦功学点真本事的好。”马谡听后不以为然,还当面顶撞母亲说:“你太老了,还竟抱着那些老古董不放。我为人聪明,学东西又快,别人能知十,而我就能知百,你不用担心了。”

后来,马谡跟随刘备。马谡的能言善辩很得诸葛亮的赏识,可刘备却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平时爱高谈阔论,并且他所说的与他的实际本领并不相符。你绝不能重用他。”

因为诸葛亮与马谡的父亲是至交,因此诸葛亮并没有将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祁山讨伐魏军的过程中,遇到魏国大都督司马懿的偷袭,诸葛亮就对部下们说:

“司马懿想要出关,必定要取街亭,以切断我们的退路,你们之中有谁愿意带兵前去讨伐?”当时正任参军的马谡说:“末将愿带兵前往。”

诸葛亮说:“街亭虽小,但它是我们的咽喉之路,位置很重要。一旦街亭失守,我们的人马就死路一条了。并且街亭这个地方没有城郭,很难防守。”

马谡说:“我从小就熟读兵法,这么一个小小的街亭还难不倒我。”诸葛亮一听马谡的话,就说:“军中无戏言,你既然这样有把握,那就给我立一张军令状吧。”

马谡当场立下了军令状,并宣称:“如果不能取胜,就株连九族。”诸葛亮还是不放心,精选了两万五千精兵,以协助马谡。诸葛亮派去帮助马谡的上将军是王平。这个人素以谨慎着称,所以诸葛亮才派他去,以防止马谡再犯言过其实的错误,并对马谡、王平二人当面部署了防守街亭的布兵之策。可马谡偏偏不争气。他这次被任命为先锋,官职在王平之上。刚到街亭他就自以为是起来,当着副将王平的面奚落诸葛亮说:“丞相也太多心了,难道本将就不会部署兵力吗?”于是他故意违背诸葛亮的策略来防守街亭,副将王平也奈何不了他。结果,街亭失守。最终,诸葛亮无奈只得将马谡斩首了。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双眼欺骗,以致掩盖了事实的真相,禁锢了我们的思维。这就是自以为是的悲哀。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醒悟,会连悔悟的尾巴都抓不住。少一些自以为是,还事实以本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