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原典】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②问于子贡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谦恭,能得厚报

  【注释】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丧礼。

       ②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孔

       ③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学生。

  【译释】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礼,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民德自然归于淳厚。”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良善、恭敬、节制、礼让这五种品德,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他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解读

  礼让体现人的胸襟

  孔子认为政治是国家大事,关乎黎民百姓的生计,因此每到一地都会打听当地的政治怎样。但是孔子并不为自己谋取什么功名权利,而是主动让给别人,只有让不出去了,非得自己做不可,其他人做不了,这才出来任职。而中国的历史观,也很讲究这个“让”字。

  尧、舜、禹最为孔子所称道的事迹,是“禅让”。禅让的意思,就是自动把帝位让给贤人。天下已经在自己的手上,但是不把这看作自己的私产,不以此为子孙谋福利,而是为天下着想,把帝位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尧没有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舜。

  尧说这有四个原因:一是舜至孝,舜的继母对他非常坏,屡次想害死他,但是舜丝毫不怨,最后把继母感动了;二是舜有才德,舜在尧手下做了20年的事,什么职位都干过了;三是舜有神佑,这当然是古人迷信的思想;四是“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不是当首领的材料,于是把政权交给了舜。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觉得自己得了这个位置是不应该的,主动把位置让给了丹朱。但是诸侯却不理这一套,仍听命于他,有了纷争还来找舜处断,编歌曲歌颂的也是舜的功德而不是丹朱的。这样时间长了,舜虽然没有天子之名,却行天子之实,只好重新取代丹朱的位置。帝位的传承在舜的手里也发生了变化,他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传给了禹。原因一是官为司空的禹治水成功,二是“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wěi,勤勉不倦)亹穆穆,为纲为纪”。舜死后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因为,“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和舜一样,禹也因为诸侯听他的话,而取舜子商均而代之。

  这些古代的帝王,在帝位的传承问题上,首先从社稷着想,礼让贤人,实属不易。让是胸襟与怀抱的体现,其实,不仅是帝王,每个人都应当具有让的品质。试想,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让的道理,并且去身体力行,那么这个世界必将少了纷争与吵闹,多了安宁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