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颜渊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这章是子张请教孔子崇德和辨惑两件事。最后八个字引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原诗作“成不以富、亦祇以异”﹞,但意思近乎不可解,所以有些古注就不勉强解释,乾脆放过。

子张请教孔子崇德和辨惑﹝要怎么做﹞。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或亲近忠信之人﹞,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去做,这就是崇德。钟爱一个人或一件事,就希望他活得好,讨厌一个人或一件事就希望他去死。这种爱恨交织﹝,无法解开这个结﹞就是惑。﹝《诗经》有这么一句古话:﹞‘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崇”是“充”(邢昺)或“重”(戴望),“辨”是“别”(孔安国、邢昺和戴望)、“主”是“亲”(郑玄和邢昺)或“外主”(戴望),“徙”是“迁”(邢昺),“徙义”就是“闻义则迁”。

“崇德”就是“修德”,“主忠信”和“徙义”两项都应该包括“修身”以及“和有德者学习”两方面。“辨惑”讲的是“情绪管理”,不能爱恨不分。这其实也就是“喜怒哀乐都要发而中节(合于礼)”,也就是《礼记》〈中庸1〉所说的“中和”。

樊迟也请问过“崇德、脩慝、辨惑”的问题(〈颜渊21〉)。孔子的说法是:“崇德”是“先事后得”和这里说的“主忠信、徙义”不太一样。“辨惑”则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则和此章的“爱恶交织”的“情绪管理”类似。

至于最后那句不太可解的引文。郑玄的解释是:“此行诚不可以富致,是足以为异耳。”后来的皇侃、邢昺和朱子都这么跟着说。甚么意思,没人能懂。平常喜欢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刘宝楠则对此保持缄默。我觉得这八字恐怕有着“虽然不是想着财富,却不知道修身以德,只会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本末倒置”等等的意思。我想到的是“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也”(《礼记》〈大学3〉)。

虽然孔子对此“八字”是断章取义,我还是试着把原诗的意思翻译一下,让大家参考﹝我的译文参考滕志贤《新译诗经读本(下)》(台北:三民,2000)第536~537页):

我走在郊野,臭椿树枝叶茂盛。因为婚姻的缘故,我到你家去住。但你不爱我,所以我要回到我家去。

我走在郊野,采摘着羊蹄菜。因为婚姻的缘故,我到你家去住。但你不爱我,我要回到我家去。

我走在郊野,采摘葍菜。你不在想我这个原配,而去追求新欢。你确实不是因为财富,只是喜新厌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礼记》〈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思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祇以异。

颜渊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脩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礼记》〈大学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