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翻译pdf下载

》》点击下载:    论语全文及翻译pdf下载

论语全文及翻译pdf下载介绍

学而第一

在孔子看来, 道德是修身治国的根本, 所以他非常重视教化的作用, 并开明宗义地提出: 学而时习之。 因为求知是沟通心灵与德性的桥梁。 在求知的过程中, 可以懂得为人处世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当心灵最终到达道德之彼岸时,一个人就能够从人生的至高境界中体验到无尽的欢悦。


为政第二

美好的品德是人生的基础, 也是为政的基础。 正如盖房子一样, 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 就不可能修建坚固而耐用的房屋。 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 再好的学识也难以有益于人, 甚至还会害人, 而且知道得越多害人越深, 权势越大破坏越广。 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总会以德为原则, 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所有。


八佾第三

中国有句格言: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 奉为处世的座右铭。 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 事实上,“争” 与 “不争” 并非总是不相容, 反倒经常互补。 在生意场上也好, 在外交场合也好, 在个人之间、 团体之间, 也无需一个劲儿 “争” 到底, 退让、 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 而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 不争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行, 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 更是 “礼” 的具体体现。


里仁第四

仁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是为人的根本。 它能让你的人生充满阳光, 能使你成为真正有德的君子。 要想达到仁的境界, 就要克服人性的弱点, 发挥自己的优点, 成就自身的道德。 当你成为一个仁德之人时, 是最具亲和力的。


公冶长第五

修养之高低, 完全可以通过言行判断出来。 孔子就是据此对自己、 弟子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品行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古人以璧玉比喻一个人的人格, 璧玉上如果有了一块小小的斑点, 这块璧玉就不好了; 如果不注意言行, 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像玉一样受到玷污。 因此, 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防微杜渐, 扬长避短。


雍也第六

“中庸之道” 是孔子为我们提供的安身立命的忠告。 处世为人要讲究一个“度”, 恰如其分, 保持 “中庸” 是处世为人的最高境界。 过刚易折, 过柔则卑。 坚守平常心, 就能进退自如,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周旋有术, 游刃有余。


述而第七

人生短短百年, 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 如何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呢?俗话说, 心底无私天地宽。 古今中外的所谓 “君子”, 之所以能够品行正、 修养好、 境界高, 原因即在于他们以德为重, 拥有坦荡的胸怀, 因此, 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变得宽广坦荡。 有了坚定的志向, 纯洁的思想, 坦荡的胸怀, 自然就能淡看贫富, 不忧不惧, 不计毁誉, 无欲而刚。


泰伯第八

君子修德求仁, 有道有节。 孔子在这里所论述的仁者行为, 主要偏重于在现实中施行的方法问题, 只有那种彻底吃透 “仁” 的内核精神, 对有害于“仁” 的各种手段伎俩洞察明白的人, 才可能真正地施行仁德, 坚守气节。


子罕第九

孔子的智慧两千年来经久不衰, 并非因为它有多么高深, 而是因为它非常人性化, 非常实用。 它来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都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生活, 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心灵修养。 譬如孔子讲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等, 就是指导加强个人修养的金玉良言。


乡党第十

礼仪是待人处世、 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 无论居家还是外出, 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 从政还是经商, 均离不开礼仪。礼仪虽是生活小节, 但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与魅力, 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 文化素养及内在的精神风貌。


先进第十一

孔子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从他的话语中, 我们可以体验到他与弟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些长者之言, 还蕴涵了许多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 当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之时, 非但能能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 还能在更高层次上享受人生。


颜渊第十二

克己是一种品德。 忍让、 谦让由克己而生, 恒心、 毅力由克己而成。 克己,处世能大公无私, 临危能当仁不让。 能克己者, 其人品自高。 孔子认为, 只有克己, 才能遵守礼义, 才能守信, 才能使一切变得有秩序起来。


子路第十三

倘若为政者自己不能端正行为作出表率, 那么他的所谓 “命令” 就没有人会放在眼里。 反之, 作为一个领导、 一个当政者, 倘若自己品德端正, 率先垂范, 自然也就成为引导群众、 教育群众、 改良社会风气等带有根本性的治政带头人了。 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 品行端正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它能使一个人在某个群体中自然而然地树立威信。 一个 “不正” 之人, 是不会在人群中拥有话语权的。


宪问第十四

成为君子, 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明白德行之所在, 内心始终向着道德的方向, 并以道德为尺度, 察是非, 辨得失, 识进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他也就走在了君子的路上。


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君子能够一直坚持正道, 把仁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把义作为行事的根本, 并坚持用 “礼” 来约束自我,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一以贯之”。 如果能这样做的话, 那么 “道” 是很容易追求到的。


季氏第十六

天下有道是人们所向往的。 有所乐, 有所戒, 有所畏, 有所思, 这样做了,就能明白礼义之所在。 对个人而言,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对国家而言,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戈, 天下自然也就有 “道” 了。


阳货第十七

既然人性都是相近的, 为什么还有善恶呢? 孔子认为, 这与后天习染有关。近朱则赤, 近墨则黑。 当我们不断接近高尚的德行时, 将会领悟到, 哪些是合乎伦理的, 哪些是违背道义的, 久而久之, 也就是知勇尚义的仁人了。


微子第十八

士之为士, 是由于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 隐者之隐, 是由于他们对世俗的彻悟。 二者都是建立在高深的道德修养基础之上的。 古时的高士和隐者虽然已经离我们很远, 然夙夜思之, 想象高士风怀, 亦足以抚慰心灵了。


子张第十九

有德之人不仅注重自身的修养, 更可贵的是他会坚定不移地把德行发扬光大, 这自然也是 “仁” 的体现。 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所以子贡对他崇敬不已, 并以日月来赞誉自己的老师。


尧曰第二十

尧是中国古代理想的君主, 尧的时代也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社会。 读尧曰之篇, 听圣贤之言, 很自然地就勾起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怀念和向往。 倘若人皆有尧舜之心, 大同之世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