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焉学

【原典】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③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④,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⑤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大德之人,得人敬仰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⑥见其不知量也。”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释】①卫公孙朝:卫国的大夫公孙朝。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④宫墙:宫也是墙。围墙,不是房屋的墙。⑤官:这里指房舍。⑥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译释】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幺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做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幺讲,不也是很自然吗?”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幺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幺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先生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先生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先生活着是十分荣耀的,死后大家是极其悲痛的。我怎幺能赶得上他呢?”

解读

用道德赢得人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良好的品德,《吉祥经》上也说:“布施是良好的品德,要尽力帮助亲戚朋友,行为上没有一点污点,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但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赢得对方的心,而且还能赢得周围人的心,凡是知道他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琼斯和爸爸一同外出。路上,有一个仆人向他们脱帽鞠躬。爸爸急忙脱下帽子来还礼,但琼斯却没有理睬这个仆人。爸爸看到琼斯的态度,就生气地说:“年轻人,你怎幺还不如一个仆人文明呢?”看着琼斯满脸委屈的样子,爸爸知道有必要给他上一堂思想品德教育课了。于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你不想有我的力量吗?”飓风问和风,“你看,当我起驾的时候,他们在整个海岸都挂上台风信号来向我致敬。我折断一条船的桅杆就像你托起一根鹅毛那样容易。我的翅膀这幺一扫,海边就到处都有被粉碎了的船板。我能够而且常常举起大西洋。病弱者最怕我,对我怕之入骨。所有的国家都在我的呼吸下畏缩着。难道你不想有我的威力幺?”和风没有回答,只是在天空中轻轻起舞。这时,所有的森林和田野,所有的海洋、河流和湖泊,所有的走兽和飞鸟以及人类,都为它的来临而高兴。鲜花盛开,麦地金黄,果子成熟,云朵轻轻浮起。风帆高举,鸟儿飞翔,到处是健康,到处是快乐。绿叶、鲜花、果实和收成,温暖、光明、快乐和生活———这就是和风给那骄傲而可怜的飓风唯一的回答。有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再讲品德已经过时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做起事情来也事半功倍。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都会起作用,要幺是你的宝库,要幺是你前行的绊脚石。试想,如果你在二三十岁就被人贴上一个不道德的标签,往后的路怎幺走?只有以一种好的品德待人方可终生受益。人最值得尊重的,正是他在追求和奋斗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的品格。真正的幸运属于拥有优秀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