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原典】

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子路率尔③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④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⑤也。”夫子哂⑥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⑦,如⑧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⑨,如会同⑩,端章甫⑩⑾,愿为小相⑩⑿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⑩⒀春者,春服既成,冠者⑩⒁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⑩⒂,风乎舞雩⑩⒃,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⑩⒄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②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③率尔:轻率、急切。④摄:迫于、夹于。⑤方:方向。⑥哂:音shěn,讥讽地微笑。⑦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⑧如:或者。⑨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⑩会同:诸侯会见。⑩⑾端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⑩⑿相:赞礼人,司仪。⑩⒀莫:同“暮”。⑩⒁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⑩⒂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⑩⒃舞雩:雩,音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⑩⒄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译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解读

孔子的社会理想子路要做大将军,冉有要做宰相,公西华要做外交官,理想都不可谓不高,抱负不可谓不大。孔子却偏偏都没有表示,反而对曾皙大加赞赏。曾皙要做的是什么呢?不过是带着弟子们出去春游罢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难道孔子就这么点追求?要明白这些,还要从孔子的生平说起。孔子生在鲁国。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从小也是个苦孩子出身,干过很多粗活。年轻时放过羊,管过仓库。在鲁国时,孔子曾去周学礼。孔子从周回到鲁国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孔子到三十岁的时候,学问有成,开始设私学收徒讲课。对于有心向学的后进,孔子没有不教育的。如颜渊、子路、子贡、曾皙、公西华、伯牛、冉有等,都是早期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和孔子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秦始皇像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季氏“八佾舞于庭”,在自己家里上演天子之舞,不臣之心路人皆知,孔子对这种僭越行为表示愤慨,季氏多次找孔子出来做官,孔子均予以拒绝,并且约束自己的弟子不要去为季氏效力。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景公非常欣赏孔子的人品才华,但是齐国的大权全部掌握在大夫陈氏的手里,景公想重用孔子而不能。孔子这时又回到鲁国,受到重用,并帮助鲁国取得对齐国外交的胜利,令齐景公归还了占据的鲁国三城。这时齐国害怕鲁国在孔子的辅佐下强大起来,给鲁国国君送去八个美女,国君果然迷于声色犬马,政治遂趋于昏暗。孔子见自己在鲁国难有作为,于是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很多地方,孔子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但是,他觉得权力并不能改变日下的世风,因此没有贪恋。最终又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继续教育学生。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社会理想。孔子认为,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挽救这个时世,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说到了根本点。孔子的政治抱负一生未能实现,但他编定诗书礼乐,作春秋明善恶,为文化的存储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未给社会带来安定,从春秋战国到楚汉争霸,整个国家都在剧烈的动荡中。到了刘邦称帝的时候,全国找不到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这段时间内孔子的事业一直未能实现。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得到支持,孔子思想的光辉在五百年后得以重见天日,并且一直照耀着中华大地数千年之久。孔子的事业,真正称得上是千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