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不器, 完善自我

【原典】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①周:周全。也有译为“合群”的。②比:音bì,勾结。

【译释】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和才干。”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做了以后再去说,就符合君子的要求了。”

孔子说:“君子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帮派,小人互相勾结,但是不团结。”

解读

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君子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其实,他也是肉身凡胎,但为何他能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呢?大概原因就在于他不仅精通书本上的知识,更通晓世间一切事情的规律,活学活用,绝对不做一个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器皿”,这才成为卧龙诸葛。

诸葛亮的本领,正如《三国演义》第100回里致曹真的信中所说:“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他的知识,正如《三国演义》第46回中对鲁肃所说的:“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些虽有文学家的艺术渲染成分,但也是以史实作为依据的。从现有的《诸葛亮集》里可以看到,诸葛亮对

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书器械、农工计算、医卜星相等,都相当精通,多有着述。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学习的结果。而且,他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即为了“治性”、“接世”。他不仅要做辩士,而且要做豪杰;不仅要成为博学家,而且要成为实干家。他学习的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反对“务干精纯”(《三国志·诸葛亮传》),即不主张采取拘泥一家的纵向式方法,因而做到了涉猎广,领会深,有独到见解,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我所用,有所创新。他在《论诸子》一文中,曾以寥寥数语,精辟地褒贬了百家之学:“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秦)、张(仪)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诸葛亮集》)在这里,他所评论的既有先秦时代的老子、商鞅、苏秦、张仪、白起等人,又有稍前于他的、哀帝时以敢谏闻名的丞相王嘉,还有与他同时代的、那个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字子将)。因为他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均有深入的认识,所以他能取人之长,避人所短,成为智能、道德的楷模。

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静止不动。而当某种“动荡”把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抛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许多人就会不知所措了。其原因就在于在复杂的现实中,单凭一只脚走路是不牢靠的,人必须学会多种生存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仅对本专业要精通,对其他的领域也要能懂能做。只有具备这样的业务素质,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在生活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这既是领导者为政的必要素质,也是任何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