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把人与道德的关系厘清了并给予定位,这是儒家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人能弘道”表达了“人”具有践行道德的能力,道德实义是要在生活行事中表现出来的。“非道弘人”言种种外在价值如果不与人的生命相关,只在口头上大谈道德而不身体力行,那么对道德纵使有再精彩的论述,也与个人的修德无关。

成人之美须高尚人品

所谓弘道,如孔子所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与不成人之恶须具有高尚人品才能贯彻,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表现,是君子一体之仁的境界。一般人受气性所限,贪嗔痴慢等人性缺点处处流泻,是无法贯彻这一点的。至于小人则只会成人之恶与不成人之美,如助纣为虐,党同伐异,两舌恶口,中伤嫁祸,妒人成功,乐见人败。今天社会充斥这类小人,但见有人上进出头,便不惜一切,疯狂抹黑,不拉倒不罢休。一个社会的堕落,反映在这类小人的肆无忌惮。

先问自己是否已尽责任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与“人能弘道”相应。“为己”之学用在提升自己的修养,修德是向内的,内省才能体道。如此才明白利他的价值意义,才真正乐于助人。“为人”之学用于拿取资格,确认身份,故不免向外炫耀,沽名钓誉,博采虚声。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所着力者既然是求诸己,因此处事只问自己是否已尽责任,决不诿过于人;一旦内省不疚,自然产生不忧不惧不惑的内在安定。这是内在人品的树立,由此而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的上进不懈。内在价值建立了,才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仍乐在其中,而颜渊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见《论语·雍也》)。有这样淡泊名利之心,才能肩负弘道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