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儒家十分重视学习。《论语》第一句话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放于首位,可见孔门对学习的重视。为什么学习那么重要呢?我们学习的目的该是什么呢?

  《论语·宪问》载:“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为己”,是为了自己的哪一方面呢?所谓“为人”,又是为了别人的哪一方面呢?后世对之有不同解读。

  《荀子·劝学》中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在此把“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对举,把“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对举,似有以后两者阐释前两者的意思。他指出君子的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而小人的学习为了得到利益;所谓“禽犊”,指的是小牛小羊之类的礼品。

  学习为个人进德修业

  《颜氏家训·勉学》解释得更清楚:“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指出,古人学习是为了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强调个人的进德修业;而当世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和逞能。他又进一步说明,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行道济世;而当今的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装备,谋一份好差事。

  明白了以上所言,“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在学习目的上的差异,“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在学习范畴上的不同,再来反思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必将有所启发。

  《孟子·尽心上》说:“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舜是备受孔孟推崇的圣人,他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呢?孟子指出,舜在深山居住时,其实和一般野人没有什么分别;但当舜听到一句善言,看到一番善行,他便会见贤思齐,一往无前,学习到底,切实奉行,像河水滔滔奔流,势不可挡,不会因为困难险阻而放弃正确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