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饮酒

  〈乡党10〉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这章是描述孔子在家乡和老人相处以及碰到驱除瘟疫的仪式时的行为举止。

  故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孔子一定要等扶着拐杖的老人离开后,自己才起身离开。故乡举行驱除瘟疫的仪式时,孔子会穿着正式的朝服站立在门口的阶梯上。

  “乡人饮酒”是指专为老人举办的“乡饮酒礼”。《礼记》〈经解7〉和〈射义1〉上都说:“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礼记》也特别有〈乡饮酒义〉专章说明整个礼仪。

  “杖者”就是“老人”(孔安国、皇侃)。《礼记》有两篇都提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王制59〉和〈内则47〉)王夫之认为孔子此时未及“杖乡之年”,也就是不到六十。孔子后来到了可以“杖乡”,甚至到了可以“杖国”的年龄,曾经用他的杖轻轻敲击蹲坐着的乡人原壤(〈宪问43〉)。他在过世之前的一个星期,也被描述“一早起来,把手放在身后,拿着拐杖,感叹再三”(《礼记》〈檀弓上49〉)。

  “傩”(小编注:本字音同“挪”)、孔安国说是“驱逐疫鬼”。这是在冬天十二月举行的仪式。

  “朝服而立于阼阶”,一说是“恐惊动宗庙”,这是表达“孝之心”(孔安国、皇侃)。一说是“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也”(邢昺)。“阼阶”、朱子说是“东阶”。我觉得这可能和孔子自己说过的“敬鬼神而远之”(〈雍也22〉)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礼记》〈经解7〉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礼记》〈乡饮酒义1〉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礼记》〈乡饮酒义8〉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礼记》〈乡饮酒义16〉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

  《礼记》〈射义16〉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礼记》〈王制59〉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礼记》〈内则47〉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二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违寝,膳饮从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凡自七十以上,唯衰麻为丧。

  〈宪问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礼记》〈檀弓上49〉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雍也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