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章讲得是学习的态度。文字很短,句意大体也清楚,只是这样的句法有点特别。

  孔子说:“为学﹝在没学之前﹞要注意到及时赶上,﹝学到之后﹞要担心忘掉所学。”

  这章没有难字,只是恐怕有漏字,造成整句的意思不够完整。

  何晏集解没帮上什么忙:“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如不及,有恐失之。”皇侃的解释清楚些:“言学之为法,急务取得,恒如追前人,欲取必及,故云‘如不及’也。又学若有所得,则战战持之,由如人执物,恒恐去失,当录之以为意也。”朱子的集注也还可以:“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悚然,为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但是刘宝楠的解释区分了“刚开始学”和“学了以后”两个阶段,让整句的意思更加清楚:“‘如不及者’,方学而如不及学也。‘犹恐矣’者,既学有得于己,恐复失之野。如不及,故日知所亡。恐失,故月无忘所能。”刘宝楠引用的是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的说法(〈子张5〉)。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1〉),《礼记》〈中庸28〉更强调“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两段话同样都有“问故而知新”,其实就是此章的最佳佐证。“学如不及”所以才要“知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不只是为了赶时髦;“犹恐失之”所以才要“温故”,新故互相参照,更能彰显历久弥新的有用知识。这也是孔子“悠游于古今之学”及“与时俱进”的“不守旧”的实践。

  后人竟然认为孔子思想保守落后,错在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子张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为政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礼记》〈中庸28〉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