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请问老师说:“孔文子的家庭混乱,为什么死后还得到‘文’,这么好的諡号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敏捷聪明而且好学,加上不耻下问,所以才得到‘文’的諡号。”

  【释义】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就是孔圉,又称作仲叔圉。擅于办理接待宾客的外交事务,是卫国的上卿大夫,很有权力。孔文子发现太叔疾行为淫乱,就要太叔疾和妻子离婚,因为太叔疾淫乱的对象是妻子娘家的人。后来,孔文子反而娶了太叔疾离婚的妻子为妾。等到孔文子去世以后,他原来的夫人伯姬,却私通了身边的小臣浑良夫,又联合流亡在外的太子蒯聩,造成卫国的大动乱。像孔文子的家庭这般混乱,难怪子贡怀疑孔文子为何得到“文”的諡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聪明敏捷,学习快,反应也快。而聪敏的人大多自视甚高,不肯好学。“下问”的对象,包括人爵和天爵。地位高的请问地位低的,常常开不了口,这是属于人爵。德学高的,不肯请教愚夫愚妇;年长的不愿请问年轻的人,这是属于天爵。孔文子肯于下问,自己不会感到羞耻难堪。

  “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具备了“敏”、“好学”及“不耻下问”三项优点,符合諡法中的“勤学好问”,所以得到諡号“文”。

  【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孔璠是一位德学兼备的博士学官。他座下有许多学生,李谧也是其中的一位。李谧对孔璠所教的学问,非常用心学习,加上他博览群书、深研诸经,才几年的功夫,学问就超过他的老师孔璠。此时,孔璠不但不嫉妒,反而感到欣慰。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诚心向学生李谧请教,李谧却感到惶恐万分。孔璠要拜李谧为师,李谧不知如何是好。此事传开之后,大家非常钦佩孔璠不耻下问的风范。

  古人讲究隐恶扬善,除非像“桀、纣”一生没做过好事以外,只要一个人生平有善行,死后为他作墓志铭时,便颂扬他这一点善行。孔文子虽然家庭混乱,但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这点便值得称述了。吾人学此章,对人应心存厚道,可使社会风气愈趋善良,大有益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