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消文】

  叶公向子路请问孔子的事情,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到后,就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回答:‘老师的为人,一发愤振作起来,即使饥饿也忘了吃饭;一快乐起来,就忘记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已年老力衰如此罢了。’”

  【释义】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大夫,被封在叶县,僭称公。因为孔子师生周游列国来到了叶县,所以才向子路请问孔子的事情,至于所问何事,无法知道。那为何子路不回答呢?或许叶公提问不恰当,或是子路所知不足,不敢妄测老师。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奚”,为何的意思。“发愤”,有确切的目标时,想求通达满足,便奋发振作。至于发愤什么事情呢?孔子曾经在齐国学习《韶乐》,因为发愤用心,想深入《韶乐》的精髓,三个月里吃到最美的肉味,竟然都没有感觉;也曾经整天都没吃饭,整夜都没睡觉,用心在思考上。这些都是孔子发愤振作、永不厌倦的典范。

  “乐以忘忧”,孔子学而时习之,心中不断的涌出喜悦,是学而不厌的智者之乐;又吸引远近慕道的学生前来,不疲不倦的教导,洋溢着仁者的快乐。如此快乐无穷,忧愁再也不见踪迹。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尔”,语尾助词,表示如此而已。孔子怕发愤的事及所乐的事无法完成,便全力以赴,唯恐时光不足,而自己已年老力衰竟然不知不觉。

  【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才回到了鲁国。知道推行尧、舜、文、武的大道,已无法实现在当世,就把剩余的岁月,马不停蹄地转而全力整理古籍,留下珍贵的六经,保存文化的精髓。其中《春秋经》是孔子根据《鲁史》为中心,字字严谨所创作的。书中褒贬人物,使乱臣贼子惧,立下春秋大义,作为万世的准则。孔子年老却不辞辛劳,《春秋经》一直写到鲁哀公十四年才绝笔不写,到了鲁哀公十六年就去世了。

  不被生活需求所转变,不被忧愁所困扰,忘记自己年老力衰,皆从发愤而快乐,快乐而更加发愤所得来的。孔子日日如此,当中必有屹立不摇,坚守不变的大目标,学为君子应先建立,才能有所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