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公冶长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章是孔子开玩笑评论鲁国的前辈季文子(公元前651?~568)。

  这章是评论季文子是个拿不定主意的人,凡是思前想后,畏首畏尾。所以孔子听到人们这么说季文子,就开玩笑说:“想两次就可以了,别想太多!”

  古籍中有关季文子的记载不少:一个故事是讲他“三穷(没被重用)三通(被重用)”的事。子贡说他没被重用的时候,就会去向贤者请益,他被重用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帮助有才能却没被重用的人;他有钱的时候会接济贫穷的人;他社会地位高的时候会以礼对待社会地位低的人。他这样对朋友、宗亲和百姓都好,所以他能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没被重用就只是命不好罢了!(《说苑》〈善说25〉)

  另外一个故事流传甚广,都说他在鲁国当宰相的时候,他的小老婆们都不穿高贵布料的衣服,他的马也不吃最好的饲料。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会让邦国丢脸。他却认为“君子要用德行替国家增光,而不是靠着小老婆的衣服布料和马的饲料。”让这个给提建议的人惭愧而退。(《说苑》〈反质13〉和《国语》〈鲁语上16〉)

  还有一个发生在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的故事,那年吴国伐郯国,两国最后和谈。他就从此事件看出中国已经不敌蛮夷,可是却没人注意到这样的危机。(《春秋左传》〈成公七年2〉)

  最后记载在他死后,家贫如洗,果然“无衣帛之妾”,也无“无食粟之马”、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春秋左传》〈襄公五年2〉)。他这位三朝为官的人身后却如此清廉,可见绝对是和前章的“令尹子文”来个“忠臣”大PK。

  以上的记载都没说到季文子“三思”的事情。再加上他又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应该只是开开他一个玩笑罢了。否则,虑深通敏,孔子应该不会反对才是。

  现在很多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又不好意思明说,往往就会说“请三思”。其实,讲“请再思”即可。还有“三”是代表“多”的意思,并不是实指的“三”。

  有趣的是古书中提到的另外一种“三思”: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8〉和《孔子家语》〈三恕2〉)这种“学、教、施”的“三思”恐怕更值得我们“三思”,不,“再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