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如果不先了解内容,就很难判断孔子为什么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为《诗经》从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法﹝这叫做“诗无达诂”﹞,如果从字面看,当然比较简单,就是一首男追女的情诗,不同的解释只在于“到底追到了没有”。有些古人偏偏要说这首诗是在“歌咏后妃之德”,我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

  古注认为,孔子说这话是要反驳当时人认为这首诗太过“淫”和“伤”。而且还说“乐而不淫”是因为君子“乐”的不是淑女的“色”,而是她的“德”,这点我同意;但是说“哀而不伤”是“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这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这里的“淫”,不是现在“淫乱”的意思,而是乐的过度就是“淫”;“伤”也同理是“哀过了头”。这里蕴含着孔子强调的“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1〉)后人说“发乎情,止乎礼”是很精简的诠释。这是最早“情绪管理”的教诲,而且从男女之情教起。只可惜弟子记载的太少,让后人对于男女之间的问题,变成没人注意的大学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段先从河上沙洲上的鸟儿的求偶叫声讲到君子要找色德兼备的淑女当配偶。“好”要念成“好坏”的好,“好逑”,是“最好的搭配”或“绝配”的意思。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段从采荇菜讲起(可能有着希望自己有“幸”的意味),讲到暗恋之苦,不管睡觉还是醒着,都希望他能回应自己的情感。可是偏偏自己的情感却得不到回应,所以就睁眼闭眼都想着忘不了,到了辗转难眠(像被臭虫叮咬一样难受)的地步。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段有人说是自称“君子”的男子修成正果,所以透过琴瑟先做朋友,然后再进一步敲锣打鼓完成婚配嫁娶。有人说这还是这位写诗男子的幻想,没发生婚配嫁娶之事,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求之不得”。可是这位男子并没有气馁,仍然想用“礼乐”来取悦“窈窕淑女”。

  黄怀信把孔子的话搭配〈关雎〉的段落加以解释得十分妥切:“『钟鼓乐之』是乐也;『琴瑟友之』,是不淫也。『求之不得』,是哀也;『辗转反侧』,是不伤也。”

  所以,这里还是谈“礼”,特别是“礼”和“情”的关系。这也是现代人说的“情绪管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还是一个很好用的“中道情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