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消文】

  孔子说:“一位有德有学的君子,不论在位或不在位,面对天下所有人,不会产生敌对,也不会特别贪慕,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合义,就可以依从。”

  【释义】

  “君子之于天下也”,君子不论在位或不在位,都与天下人有关。所谓“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人书”,不在位的君子也必须与天下士交往,一样有关系。

  “无适也,无莫也”,“适”就是敌,敌对的意思。“莫”就是慕,贪慕的意思。对于任何人,没有格外敌对的人,也没有特别贪慕的对象,对人一律平等看待。

  “义之与比”,“比”是从的意思。和天下人的关系,不论远近、亲疏或是厚薄,都以“义”作为遵从与否的准则。一般人对于同样的道理,常会因个人的好恶,而同意张三,反对李四。事先若有了亲疏、远近的分别,无法依义而行,这就不对了!

  【故事】

  宋朝大臣赵抃及范镇,因为议论朝政,意见不合而心中怀怨;王安石当了宰相,痛恨范镇曾经向神宗皇帝指谪他的过失,有一次皇上问道:“范镇的为人怎么样啊?”王安石便回答说:“赵抃对范镇的为人最清楚了!”于是皇上就转问赵抃,赵抃却回答:“范镇是位忠臣。”皇上再问:“为何知道他是忠臣呢?”赵抃说:“仁宗皇帝有一次病情严重,范镇就率先上奏,请求册立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奏章呈给仁宗皇帝后,范镇总共等了一百天,奏章才批了下来。这期间,范镇为了这件事情,头发和胡须都急得发白了。可见范镇正是一位忠臣呀!”赵抃退下后,王安石就责问他说:“你不是和范镇有仇吗?”赵抃说:“我不敢以私人的恩怨而废弃了公道啊!”

  今日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常被混淆不清。身处其中,要心存公心,唯义是从,必当时时自我提醒:心中持守的仁道正义有否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