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原典】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①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②,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明察是非,忍耐为上

【注释】①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②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

【译释】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解读忍耐也是一种美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广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核心就是一个“忍”字。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忍耐是一种美德。这一观点尽管与现代社会竞争不大合拍,但是,很多学者已经发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并没有过时,相反,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如果运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必将使人们受益匪浅。其中,忍耐就大有学问。当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忍耐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种忍耐无疑是一种大智慧。唐代著名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我伤我,嫌我恨我,则奈何?”拾得和尚说:“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忍耐里透着的是智慧和勇气。非洲一位总统曾问邓小平同志有什么好经验,他就说了一句话:“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忍耐不是目的,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忍耐。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让你痛,也会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削平你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有人说,忍耐就是一种妥协。其实,妥协不是简单地让步,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共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妥协都不仅仅是为了“家和万事兴”、“安定团结”,而且还隐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实际上就是一种坚定的决心。大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世界越来越小,你不碰我,我还会碰你,关键是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得饶人处且饶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张笑脸,一句诚恳的道歉,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何必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呢?没有爬不过去的山,也没有蹚不过去的河。忍一时的委屈,可以保全大家的宁静、和谐,并不损失什么,反而还会为你赢得一个更为宽阔的心灵空间。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