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耕(子牛、司马牛)

1.jpg

司马耕字子牛,因此又称司马牛。生年不详,卒于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司马耕是宋国公族,享有封邑,是孔子门下少数具有贵族身分的学生。

      司马耕的哥哥桓魋(亦作向魋、司马魋)也是宋国大夫,权侵公室,与宋景公发生严重冲突,于是占据曹地叛乱,但是没有成功,最后逃亡到卫国。司马耕受此牵连,将封邑交出,前往齐国。不料桓魋也到了齐国,还在齐国出仕,于是司马耕再度离开,本来想去吴国,但吴国人排斥他,只好又回到宋国,随后,齐、晋两国都召请他前去。奔波之中,司马耕卒于鲁国都城门外。

      唐代,玄宗追封“向伯”。宋代,真宗加封“楚丘侯”。明代,世宗诏改“先贤司马子”。

      司马耕之所以东奔西走,应该是因为兄长桓魋为非作歹,不想跟他共事。但是,因故出奔的大夫,通常就是到能够庇护或接纳他的国家去,司马耕却到了齐国之后才知道桓魋与齐国关系匪浅;又动身前往吴国以后,才发现吴国排斥他;结果又回到原本离开的地方。司马耕的这一连串行动,似乎并没有准备和计划,甚至显得毛毛躁躁。可以看出兄长长期累积的恶行恶状与叛乱的行为,让司马耕非常焦虑不安。

      司马耕曾经很忧虑地对卜商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每个人都有手足兄弟相助,只有我没有。)卜商劝他:“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我听说:生死与富贵,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不过君子恭敬而不犯过错,对人谦恭有礼,如此一来每个人都会帮助他。所以君子哪里会担心没有手足兄弟呢?)[〈颜渊〉]孔子也教导司马耕:“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会忧虑,也不会畏惧),司马耕追问:“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不会感到忧虑、畏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吗),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做事,能够遵循正道,问心无愧,哪里有事情让他忧虑、畏惧呢?)[〈颜渊〉]

      孔子经过宋国的时候,曾经遭到桓魋恶意驱离,但孔子不以为忤,或许是司马耕前来向孔子求教的缘由。有句话说:“学问是偷不走的财富”,其实一个人内心的精神修养,更是旁人无法夺去的资产。人生不免有许多波折,甚至会被自己所无法控制的事件牵连,但是儒家的君子持守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维持内心的平静与镇定,坚强地面对各种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