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原典】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定公①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②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先正自身,方可正人

【注释】①定公:指鲁定公。②几乎:接近于。

【译释】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解读正人责己就会有感召力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来说,个人的德行与治国平天下有莫大干系,能正其身就能正其民。做官的应该以其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的力量去感召百姓。对部下来讲,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部下的注意,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以适宜的态度或行动出现在部下面前,就会立刻激发部下的士气,如此一来,组织就会更加牢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历史,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要求都十分严格,他们处处、时时、事事给广大人民群众做出了好的榜样。

1950年隆冬,韶山乡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划分成分的阶段,应该给毛泽东同志家划成什么成分呢?当时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寅秋同志感到为难。按原有财产,应划富农;但把富农的成分划给一个献身革命的领袖家庭,于心不安。他想来想去,不好决定,于是提笔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家乡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已进入划分成分、分田的阶段了。韶山是山多田少,初步推算,人均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一家几口人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信发出不久,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来到韶山,转达了毛泽东同志的嘱托: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划分为富农,则无旁议,付来三百元,作退押金;三、人民的政府执法不徇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作为国家主席,一国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以其端正的态度给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从毛主席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并巩固政权的必然性。“责人易,律己难”,这是许多人的通病,因此总有人看社会、看他人处处不顺眼。当对别人的不良言行深恶痛绝时,应先看一下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味要求别人不如先反思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先“正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那和谐社会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