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原典】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③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②孝弟:弟(tì),悌的古字。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

【译释】

有子说:“假如一个人奉行孝悌之道,还存心冒犯尊长,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冒犯尊长,而又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创建了,道也随之而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解读

始终保有一颗孝敬的心孝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涵和范畴,是在中国古代劳动民众中影响最广泛的思想观念,甚至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汉文化也有广泛的影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是人们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孝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王祥是汉末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因遭世乱,扶母携弟在庐江隐居三十余年。母卒后,才应召入仕。魏时,曾封关内侯、万岁亭侯、睢陵侯,拜

司空、太尉、侍中等职。入晋,拜太保,晋爵为公。享年85岁。王祥的生母在他年幼的时候即已去世。他的继母朱氏很不喜欢他,只偏爱自己的儿子,经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如此一来,他不仅失去了母爱,还失去了父爱。但王祥生性至孝,虽然成天被父母驱使,干各种杂活,却从不叫苦叫累,态度十分恭谨。父母如果有病,他就整天不解衣睡觉,在左右伺候,汤药熬好了,还必定先亲自尝一尝。尽管如此,他的继母仍然欺负他,待他很凶狠。然而,王祥却始终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来孝顺。继母朱氏常常要吃活鱼,王祥总是想办法满足她的要求。有一次,天寒地冻,朱氏又要吃活鱼。但三九时节,哪儿也找不到活鱼。王祥却不死心,来到结了厚冰的河面上,不顾寒风飕飕,脱下衣服,躺在透心凉的冰上,准备凿开冰块捕鱼。忽然冰块自己裂开,从水里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赶忙抓住,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做好给继母吃。乡里人都说:从来也没人能在大冬天结了这么厚冰的河里凿冰捕鱼,王祥这个小孩子却做到了,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啊!从此就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

父亲去世后,王祥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大。朱氏不但不高兴,反而嫉恨在心。一次,她在酒中下了毒,想把王祥毒死。王祥的弟弟王览是朱氏所生,他只有几岁的时候,便很懂事。他发现朱氏在酒中下毒以后,就径直去取酒。此时,王祥也疑心酒中有毒,争着把酒夺过来,不给王览。朱氏见兄弟俩争酒,怕事情败露,急忙把酒抢了过去。从此以后,凡是朱氏赐给王祥的食品,王览总是要先尝尝,以防出事。朱氏害怕下毒毒死自己的亲儿子,就止住了在食品中下毒的做法。

但是朱氏并没有放弃杀害王祥的念头。一天王祥因有事独睡在一张床上,朱氏以为机会来了,半夜里悄悄地拿把刀摸进屋,对着被子狠命连砍了好几下。这时正好王祥出外小便,因此只砍破了被褥,并没有伤着王祥。王祥回来一看,被褥被砍破了,知道是继母恨自己恨得要命,就跑到继母房里跪下,请求继母把他处死。朱氏起先吓了一跳,后来听了王祥的一番话又羞又愧,醒悟过来,真正感受到王祥对自己的一片孝心,于是把王祥扶了起来,流下了悔愧而又感激的眼泪。

此后,朱氏爱王祥就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和睦。王祥尽心赡养继母朱氏,直到给她送了终,才答应别人的邀请,出去做官。虽然看起来,王祥的至孝行为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甚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但我们所看到并应当予以效法的,是他以孝为本的做人准则。他的这种精神能够感化原本歹毒的继母,把它放到当今社会,肯定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所以孔子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普遍推行“孝”这一道德准则,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古代,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所取舍,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孝道在社会安定方面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