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不齐(子贱)

1.jpg

宓不齐字子贱。生于春秋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一说生于鲁定公八年(前502);卒年不详。鲁国人。宓氏是商朝姞姓国密须氏之后裔,为殷商遗民。

      宓不齐生年二说的时间差距相当大,加上又无事迹佐证,无法确定他可能来学的时间。根据目前所知,宓不齐曾经出任鲁国单父(一作亶父)一地的邑宰。

      唐代,玄宗追封“单伯”。宋代,真宗加封“单父侯”。明代,世宗诏改“先贤宓子”。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称赞两位弟子“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一是南宫适,另一位就是宓不齐。

      宓不齐担任单父的邑宰,以德教化百姓,有很好的名声。《史记.滑稽列传》便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不敢欺,是因为治理者的权力与威势,能够压制人民;不能欺,是因为治理者的策略与智慧,能够胜过人民;不忍欺,则是因为治理者的仁德,让人民受到感动、教化,而不愿意这么做。

      战国到汉代之间,流传着很多描写宓不齐贤能,将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得到百姓亲附的故事。《吕氏春秋.具备》便记述了一则:宓不齐担心鲁君不信任他、阻碍他的施政,所以要前往单父就任的时候,就请鲁君加派两名文书官。到了单父,两位文书官一提笔记录的时候,宓不齐就在旁边摇他们的手肘。这么一来,当然书写不好,宓不齐就大发脾气。两名文书官受不了,打算请辞,宓不齐还很不客气地说:“你们的字写得很难看,还是赶快回去吧!”两名文书官一回到都城,就向鲁君告状。鲁君闻言,便叹息道:“这是宓不齐在劝谏我不要像以前一样干涉他施政啊。”于是就将单父交给宓不齐全权管理。过了三年,巫马施打扮成平民百姓的样子,想要看宓不齐如何治理单父。见到一个夜里出来补鱼的渔夫,把捕到的鱼丢回水里,巫马施觉得很奇怪,渔夫回答他:“宓先生不要我们捕小鱼,所以我把小鱼放回去。”巫马施回去以后,疑惑地问孔子:“明明是没有人会看到的大半夜里,人民却会遵守他的命令,宓不齐是怎么做到的呢?”孔子说:“因为宓不齐真诚地治理人民、为百姓着想,所以人民也真诚地回应他。”

      《韩诗外传》又记载了另一则故事:宓不齐治理单父,得到全城的亲附。孔子问他原因,宓不齐说:“我时常用官粮救济穷困的民众。”孔子却回答:“这只能让一般平民亲附你,真正的原因还不止。”宓不齐又说:“我奖赏有能力的人,任用贤才,又开除不认真做事、没有德行的人。”孔子说:“这只能让公务员亲附你,还不止。”宓不齐再说:“城中贤能的人,有三位我当成父亲一样事奉、五位就像我的兄长、十二人是我的朋友、还有一人是我的老师。”孔子一听便称赞道:“这么做,可以告诉百姓孝、悌之道,又可以避免刚愎自用,规划周详的政策!这种做法要治理天下国家也是可以的啊!”《韩诗外传》的作者又在这段故事的结尾,引用《诗经》称赞道:“《诗》里说:‘那亲切的有德君子,就像百姓的父母’,子贱就是这样的父母官哪!”

      因为能够以德化民,而受到时人称许的孔子弟子还有不少,仲由、言偃、澹台灭明、高柴、巫马施等等皆是。赢得民心,用道德来教化百姓,虽然比不上施行严刑峻法的成效迅速显著,但是“人心”才是一个社会得以生存的根基,也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所在。所以前者所造就的社会,有如细心培植的大树,虽然成长得慢,却可以屹立百年;后者则有如施打化学药剂的可怜植物;这两者之间的高下,应该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