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德多才的人,内心思考着,学习如何才能和他一样;反之,遇见不贤、不求进步的人,往内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的毛病,提醒自己要不断改进,不许往后退步。”

  【释义】

  “见贤思齐焉”,“见”就是知见、见识。能真懂得义利之辨,才有学问眼力看出“贤”与“不贤”,所以“见”字非常要紧。“贤者”比“君子”还高明,简单来说,必须道德品行、学问技能、力行实践,这三条都做到,才够得上“贤者”。贤者与君子,他们的存心,都是以“独为贤者、君子”为可耻,假使别人都是小人,而独独自己是贤者、君子,这是缺乏同情心,有损德行,正是贤者、君子的大羞耻。“思”是研究如何和贤者一样,然后积极付诸行动,跟上贤者的行径。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贤”不是小人,可能是君子、或是普通的人,只是不如贤者而已。“见不贤”,见到比贤者差一点的人,并不讥讽轻视,而是赶紧向内省察自己,有没有不知不觉犯了同样的毛病。求学进步难,退步容易,得随时保持警觉,才能不断进步。

  【事例】

  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在少年时代,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欧阳修、胡铨等先贤的像,皆谥“忠(文忠、忠简)”字,便心生仰慕向往之情,说:“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死后若不能置身于那些先贤忠臣之间,就不是大丈夫)!”文天祥二十岁即中进士,受宋理宗亲自拔擢为第一。

  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大军攻破南宋,文天祥临时招募万人前往京师救援,朋友阻止道:“现在元兵势大,分三路南侵,你率领这乌合之众前往,与驱群羊而搏猛虎有什么区别?”文天祥回答:“我知道事实如你所说,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年,今日有难,竟无一人一骑入援,我深感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而欲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听闻事迹,因此闻风而来,国家就可保全了。”

  南宋投降后,文天祥仍辗转抵抗,最终兵败被俘,于此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不屈殉国而死,在明景帝时追諡“忠烈”,后人将之与欧阳修等六位宋朝名臣并祀,合称为“五忠一节”。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沉痛地写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身处于东汉末年的动乱中,立志要中兴汉统,平定乱世。每次讨论国政大事时,都不免为了汉桓帝、汉灵帝的颟顸昏庸、亲信奸佞而感叹痛恨,因此谆谆告诫后主刘禅,以桓、灵二帝为鉴,唯有“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真正强盛,百姓才能富足生活了。

  由前述可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谓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原则,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省,方能在昏晦的世俗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今日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互相薰染颇深,谁能分辨“贤”与“不贤”?若想深入圣贤堂奥,开展安己安人的德业,就非得要有见贤的眼力及“思齐”、“内自省”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