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子羽)

1.jpg


  澹台灭明字子羽。生于春秋鲁昭公三十年(前.512),一说生于鲁定公八年(前.502);卒年不详。鲁国武城人。《春秋左传》曾记载澹台灭明之父,推测他出身于士人家庭。

  澹台灭明于孔子晚年来学。言偃担任武城宰时发现澹台灭明有贤才,于是便加以推举,后来澹台灭明便在鲁国出仕,只是实际的职位不详。根据《史记》的说法,澹台灭明后来南下楚国,在楚地传学,收了许多学生。

  唐代,玄宗追封“江伯”。宋代,真宗加封“金乡侯”。明代,世宗诏改“先贤澹台子”。

  澹台灭明为人清刚正直。言偃向孔子形容澹台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走小路;除非为了公事,不会私下拜访我),可见其人之光明磊落。[〈雍也〉]正直之人秉持是非标准行事,所以不畏旁人批评,也不会随旁人奉承起舞,所以据说澹台灭明能够“贵之不喜,贱之不怒”。(称赞他,他不会因此高兴;轻蔑他,他也不会因此发怒。)[《大戴礼记》]

  澹台灭明又是爱民之宰臣,《大戴礼记》说他:“茍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意思是:假如是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澹台灭明会俭省对上位者的缴纳与开销,拿来帮助下民。虽然听起来是事理之常,但是这种行为放在官场,可说是相当难得的作为。

  战国时代,流传着不少孔子弟子在各地仕官任事时,有德有守、令百姓感念的故事;澹台灭明是其中之一,此外宓不齐、高柴、巫马施等弟子亦然。从这类的记录,可以略见孔子之教对于当时士人的影响,以及时人对于孔门的正面评价。

  另一方面,孔子过世以后,澹台灭明又到南方传学。澹台灭明本来是鲁国武城人,《史记》说他“居楚”,是因为他后来向南走,到了楚国。楚地的年轻学子纷纷前来求教,据说澹台灭明收了许多学生,名动诸侯。

  近年来,考古文物界发现了不少战国汉初时代的简牍帛书,其中有不少文章具有儒家思想,但是内容又与原本流传的战国(中原)儒家思想不尽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楚地也有儒学传承发展。对照《史记》中〈儒林列传〉及〈仲尼弟子列传〉对于澹台灭明的记述来看,可能早在春秋末或战国初年,孔子的学生就已经南下到楚地传衍孔子之教了。